张珽,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目前担任纳米所所务委员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创新实验室(i-Lab)研究部主任、NANO-X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主任。
■ 主要研究方向
致力于纳米智能材料、柔性电子、仿生智能传感技术、类脑芯片技术、可穿戴智能系统领域的研究,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在医疗健康、人工智能、人机融合、能源与环境等相关战略领域的创新应用。成功研制了达到实用水平的多量程、高性能仿生柔性微纳传感器,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。
■ 主要学术任职
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
· 《Microsystems & Nanoengineering》编委
·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(IAAM Fellow)
· IEEE 高级会员(IEEE Senior Member)
· 全国微机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MEMS器件工作组委员
·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委员
· 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
·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
· 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委员
·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
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“神经假肢与神经康复”学组委员
·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感器与芯片专业委员会委员等。
■ 获奖及荣誉
·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
· 2017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
· 2016年江苏省“333”高层次人才
· 2017年江苏省 "六大人才高峰"高层次人才
· 2022年苏州魅力科技人物
· 2022年姑苏创新领军人才
· 2016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
· 2018年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Navitar微纳技术创新奖
· 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
· 2021年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优秀导师奖
·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融合优秀导师奖
· 2019年Mcrosystems&Nanoengineering杰出编辑奖
■ 主要成就
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Advanced Materials,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,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, ACS Nano, Nano Letters, Biosensors & Bioelectronics, Analytical Chemistry, Microsystems & Nanoengineering, Nano Energy,《中国科学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受邀撰写专著5章,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,PCT国际发明专利3项,其中多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许可和产业转化。研究成果引起领域内同行高度关注,近五年应邀在纳米科技、柔性电子学、智能传感技术、可穿戴智能技术等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50余次,并多次担任国际国内会议主席和组织委员等。
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”重大研究计划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“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”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(A类)、中国科学院装备研制重点项目及企业横向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。培养的学生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、优秀毕业生、国家奖学金、iCANX研究生学术联赛总决赛冠军等。